前段时间,“全职儿女”一词在网上引发了大家激烈讨论。
“全职儿女”指一些暂时找不到生活目标的年轻人,选择寄居在父母家中,付出劳动换取生活费,同时保持学习或备考,尝试找到职业目标,直到考公考研上岸或者达成目标为止。
(资料图)
然而,这种看似啃老,又没有完全啃老的生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那些独自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为晋升努力,无暇陪伴父母才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
也正是因此,“兼职子女”的概念引发了很多网友共鸣。
当你下定决心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主动选择了做父母的“兼职子女”。
这种关系的背后是一种属于都市打工人的无奈,如一位网友所说:“工作要求你手机24小时在线,但父母发来的微信你却经常已读不回,你了解市场的发展,熟悉行业动态,但对父母日常生活的需求却所知甚少……”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兼职子女”这一现象,我们采访了三位离开家乡,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聊聊在离开家乡的年轻人眼里,家人的陪伴意味着什么?他们是如何关心远隔千里父母的生活?又如何看待现在的“兼职子女”关系?
01
“想要陪伴,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也欣26岁内容运营
平时工作真的很忙,有时候白天看到他们发微信找我,手头还有工作要处理,就很容易忘记回复。
已读不回的次数多了,渐渐地他们也就很少主动发信息给我。
我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教育,不依赖父母才是最大的懂事,所以我从读书到工作都很独立,即使给父母打电话也都是报喜不报忧,可就是这种从小习得的懂事,成了一种我们之间的“疏远”,渐渐地,我们都习惯了彼此报喜不报忧。
有一次,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感觉妈妈的语气很疲惫,说话有些支支吾吾,追问了好几遍她才告诉我爸爸住院了,瞬间感觉很难过,我爸这个人觉得女儿出嫁了就怕麻烦我,两个老人自己去办了住院,还叮嘱我妈一定要瞒着我。
02
“难以顺畅交流”
赵鹏辉29岁图书编辑
不知道是因为代沟还是生活环境的差异,我和父母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他们不太熟悉我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他们也没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顺畅的沟通都是问题。
父母对我的关心是那种很少表达但会挂在心里的,上周我身体不舒服,就请假在家办公,晚上我爸打电话问我今天微信步数怎么那么少,是不是没出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后来我才知道我爸每天都会盯着手机看我,有时候周末想我了,都会等中午我微信运动步数增加,确定我睡醒了,才会小心翼翼地给我打电话。
我之前也想过接父母来北京,但他俩觉得北京太大,人太多,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愿意来。
现在,我只能趁着短短几天年假回家陪陪他们,隔着手机打字和真实的陪伴完全是两种效果,每年只有回家的那几天我才能感觉到自己像个“全职儿子”。
03
“对父母健康问题的忽视”
于晓惠32岁互联网人
我们这代独生子女和父母间的关系很微妙,离开父母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社会变成全能的人,但对于留守在老家的老人来说,他们才更像是需要陪伴的孩子。
这几年给父母家陆陆续续添置了不少家用医疗设备,什么血氧计、血压计、血糖仪,一应俱全,每年也都会开车带着家里老人去体检。我曾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了解他们的人,后来却发现并非如此。
去年过年回家,我在父亲床头柜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已经被吃了一半的药瓶,瓶身标签上没有任何有效信息。我问他是哪来的,他告诉我是听广播参加节目免费领的,隔壁其他老人也去领了。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吃了什么,吃了多久,甚至不知道这些来源不明的药是怎么送到老人手里的。
关于老人健康的问题,从来没有小问题,很多时候,生活中的陪伴和关心是难以用金钱去代替的。
但是想要真正了解父母的日常健康状况,并且给他们足够的照护,绝非一件易事,至少这是一件单凭自己很难完成的事情。
在谋生和陪伴父母构成的单选题里,如果有第三个选项,恐怕没有人不愿意尝试,最少也会多看一眼。
由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团队提供的“老人全年照护服务”,或许正在成为这样一个选项。
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业务的子集团,在医疗健康商品、服务、解决方案供给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能够为用户提供覆盖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项服务中,京东家医会为老人匹配具备医疗专业背景的专属健康管家。
健康管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老人近1至3年的就诊记录和身体检查单,充分了解老人的既往病史、用药史、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等,为老人建立初始健康档案,也让子女可以全面了解爸妈的真实身体状况。
无论如何,照护服务都是一门与人的需求和情感息息相关的服务。
现在,京东家医正在开展“限时 199元抢老人全年照护服务月度体验版”活动,全网仅限1万份。
打开京东APP,搜索“京东家医”即可添加专属服务咨询顾问报名。
不做兼职子女,给爸妈更多关爱。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守护父母的健康吧!
撰文:杨一凡校对:柳宝庆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