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第15次高考志愿被退档后:唐尚珺“退后”,何汉立“向前”
2023-07-28 16:44:36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在好友何汉立的纪录片中,唐尚珺原本已有了“圆满”结局:2016年,唐尚珺考了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他向家人袒露复读多年的秘密,获得谅解。那年夏天,何汉立申请了交通费,让唐尚珺带着母亲和已经查出癌症的父亲到北京。纪录片的结尾,唐尚珺“入读就学于中国政法大学,边学习边在餐厅兼职。”


(资料图)

但现实中,唐尚珺再次选择了复读。

2023年夏天,唐尚珺参加了第15次高考,也是他第14次复读。他考了594分,这个成绩他虽然不够满意,但打算不再执着,“暂告一段落,去大学读书。”

他开始“站”到人群中,并直言“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整个7月,唐尚珺上了很多次热搜。但热度最持久的一次,是唐尚珺发视频说,他的高考志愿被退档了。

众人惊愕。

天不遂人愿,在唐尚珺决定放下执念后,仿佛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唐尚珺最近一次吐露心声,是通过好友何汉立。何汉立告诉网友,唐尚珺放弃了本科第一批第二次的志愿征集。在何汉立公布的聊天记录中,唐尚珺表示,“很迷茫,梦想在与现实斗争……不想再发声了……”

作为可能是全网最了解唐尚珺的人,何汉立被舆论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唐尚珺(左)与何汉立(右)

《高十》与“高考狂魔”

何汉立,媒体人,纪录片《高十》的导演,唐尚珺的好朋友。

《高十》是何汉立2016年的作品。他跟踪拍摄3年,记录了主人公唐尚珺读了10年高中的求学故事。

正因《高十》,唐尚珺从“幕后”被推到了“台前”。他被大众审视为一个近乎偏执的“失败者”,被冠以“高考狂魔”的标签。

何汉立时常在想,如果当初自己没有拍摄《高十》,唐尚珺会是什么样。

特别是看到一些网友的极端评论时,何汉立也忍不住反思,当年职业敏感性促使他拿起摄像机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毕竟是他的报道将唐尚珺推向了风口浪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出于友情的考虑,何汉立觉得这或多或少是有负面影响的,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高十》,他才走进了唐尚珺的封闭的世界,如果没有《高十》,或许唐尚珺依然在沉溺。

在何汉立的转述中,唐尚珺对《高十》是另一份情愫,“他觉得这是一份珍贵的影响,是生活的馈赠。”何汉立说,唐尚珺以前没怎么拍视频,所以这是他父亲生前快乐时光的唯一影像。他想父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唐尚珺一直认为,《高十》也是他的某种情感寄托。不仅是对父亲,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心路历程的写照。”

何汉立认为,这其实很“唐尚珺”。“他重情义,真性情,孝顺又执着。”何汉立这样评价老友:“他很纯粹。”

何汉立与唐尚珺性格相近,也正因如此,他们成为彼此初中三年最要好的朋友。初中毕业后,俩人上了不同的高中,逐渐中断了联系。因为纪录片的拍摄,两人又彼此熟络了起来。两人的人生轨迹又有了交集。

在唐尚珺还在年复一年地读着高三时,同龄的何汉立几乎完成了前半生的所有大事:到南宁念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台,然后娶妻生子、买房买车。

所以当何汉立第一次将镜头对准唐尚珺时,感受到唐尚珺的抵触。唐尚珺认为这是“冷冰冰的镜头”,“我感觉隔了一层纱一样,看不透他。”唐尚珺在日记里这样记录。

但二人确是借此又慢慢找回了熟悉感,唐尚珺封闭的生活向这位多年的好友敞开了。

“保护”唐尚珺

《高十》最初上线时只有28分钟。用何汉立的话说,“当时没什么水花,知道的人很少。”

直到去年,完整版《高十》上线后,被自媒体搬运到了社交平台,唐尚珺和《高十》才更为人所熟知。

这样的反响于何汉立而言,更像是一份礼物,是对于他坚持的一个回馈。他也承认,拍摄时受限很多,导致成片在某些环节处理上,也显得很粗糙。尤其回家过年的那段,那时唐尚珺瞒着家人复读,所以拍摄的真实目的必须隐藏,为此,他们找了一些蹩脚的借口。

何汉立坚持认为,《高十》中的内核闪光点始终是唐尚珺的真实情感,这是多少投入都换不来的。

纪录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2014年大年初五的饭桌上,唐尚珺喝醉了,但又似乎是清醒的。“心中的梦想,它老驱使我去做那些事,那些事你懂的,我本来是打算只做一年,做一两年,三四年,做了五年了,很多人不懂我做什么,很多人都不懂,就你懂了。”

他对着镜头说:“我现在都怀疑那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蒙了我很久,我现在反悔了。”

镜头那边是何汉立。

那时,何汉立觉得唐尚珺有些赌博的心理。“押的码越大,越不甘心输。”当他把全部身家、青春寄托在里面的时候,就更想要个完美的结局了。

何汉立开始想方设法地“保护”唐尚珺——唐尚珺虽然看上去执拗地让人觉得疯狂,但也有某种纯粹和动人的东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具体来说是2016年到2020年间,何汉立是挡在唐尚珺前面的,替他过滤掉了很多试图靠近他的人,包括媒体。

虽然好友依然没能走出高三的“循环”,何汉立也没有继续跟拍。他想让唐尚珺能找回他原本的人生,继续做那个追梦少年。为了一件事能执着那么多年也是一种坚持,他希望唐尚珺能静下来,全力学习。

再后来,舆论对唐尚珺开始“施压”。何汉立也有选择地让唐尚珺“走出来”,他认为适当的发声也是对唐尚珺的“保护”,用自己的声音去屏蔽掉谣言。何汉立坦言,唐尚珺在最初认证自媒体账号时,他没有想那么远,也没有那么多功利性。

但谣言总是不放过唐尚珺。“很多人在谣传唐尚珺一个晚上的直播几十万块钱收入,经常圈钱。但其实根本没那么多。”何汉立说。

但舆论永远是把双刃剑,唐尚珺有了粉丝,看到了教学楼以外的世界。他也渐渐发现,原来复读群体是庞大的,他或许并不是“异类”,就像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介绍一样:未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非执意为之,只后知后觉。

被退档了

今年高考结束后,唐尚珺到南宁找何汉立。聊起未来的打算,唐尚珺认真地表示,“真的要决定去读大学了”。

何汉立启动了《高十》续集的拍摄。他计划从唐尚珺填志愿开始,跟拍他的求学生涯、工作经历,包括他的情感生活。

拍摄需要投入,有了家庭的何汉立手头并不宽裕,为此他借钱买了设备,包括唐尚珺直播时用的直播架、灯、无线麦等。

何汉立始终认为,唐尚珺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整个复读群体,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为导演,他愿意花费时间记录,作为好友,他更希望唐尚珺越来越好。

唐尚珺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虽然不如前几年理想,但594分的分数,也超出了广西理工类一本线119分。在何汉立的帮助下,唐尚珺试图走出旋涡,拥抱现实的滚滚红尘。他开始直播,发视频同步自己的动态,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直到7月19日,唐尚珺对外表示,他被退档了。

命运跟唐尚珺开了个玩笑。当他心甘情愿撕下“职业高考人”标签的时候,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这时,舆论又开始出现了“两面倒”的态势,“有人觉得在填志愿、选大学期间太高调了,说是他之前爽约了那么多大学,学校都不敢要他了。”何汉立说,在唐尚珺不发声期间,网友甚至把矛头对准了自己。

“高调是不是对的,也很难评判。”何汉立说,只能在很多年以后再回头看,才知道当下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只有何汉立能懂唐尚珺报志愿时的偏执。报考华中师范大学,唐尚珺首选的专业是物理。他知道唐尚珺的不将就,执着这么多年,唐尚珺一定是要读那个物理专业。

在何汉立看来,唐尚珺是喜欢探索的。初中一年级的物理考试,何汉立考了全校第二名,第一名是唐尚珺。

物理是唐尚珺喜欢的、熟悉的领域。或许他在放弃“清华”这个无法企及的目标后,心里仍然有坚持,那就是学物理,为此,他不调剂。

何汉立说,有网友质疑他忘恩负义、利用唐尚珺并且踩在他的肩膀上,让唐尚珺远离他。“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何汉立说,这些刺耳的“声音”下,他也难免被负能量影响。

而对于唐尚珺来说,他会隔绝屏蔽这些流言蜚语,用自己的方法自我疗愈。

但无论外界质疑如何,何汉立认为他与唐尚珺之间是没有隔阂的。“因为我们才是当事人,我们知道究竟真相是什么。”

在更多时候,何汉立认为他与唐尚珺是一个互相扶持的关系,并不是一方付出,而是双方一起成长。最近这几年,何汉立更多是给唐尚珺建议,用他的话说,是“吹吹风”,因为毕竟那还是唐尚珺自己的人生。

每到这时候,何汉立又觉得,他的介入并不是一件坏事,唐尚珺的世界应该打开另一扇窗了。如果这个窗是他打开的,那或许更好。

唐尚珺决定去读大学

复读故事与“和解”

唐尚珺不再发声了,他回到老家,他的现实和梦想在持续斗争。唐尚珺“退后”了,何汉立作为唐尚珺与外界的唯一联系,他站到了“台前”。

《高十》续集的拍摄不得已中断,何汉立“另起炉灶”,做起了“复读故事”。

这个决定并不是何汉立的一时兴起。他对于唐尚珺来说,是陪伴,也是支持。虽然他并没有经历复读,但这些年他的生活萦绕着“复读”这个关键词。他通过唐尚珺看到复读群体的庞大,既然是媒体人,又从事纪录片拍摄,这一刻,他想用更网络的方式做留存。

素材是不愁的。何汉立发了一条复读故事的征集视频,立马得到了响应。他意识到,“复读生”群体也需要得到关注,虽然他们长期隐匿,人们谈论起来也相对敏感和私密。除了复读生本人外,他们的背后还有家庭。虽然只是一个群体,但也是复杂社会现象的体现。

何汉立认为,应该给这个群体发声的机会。在发布的几期“复读故事”中,何汉立是一个倾听者,他并不加以评述,只是复读者故事的展示。他希望能有更多鲜活的故事,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或是失败的都可以。并不是宣扬复读,而是把这些经历鲜活地展示。

“人始终是要跟自己和解的。”一位讲述者这样说,她告诉何汉立,希望唐尚珺能尽早走出这个循环,看看外面的世界。

何汉立觉得,这些复读者的经历跟唐尚珺都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曾经在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有过不如意,所以才比较执着于重来一次。”

他们的复读还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

“复读故事”发布以后,何汉立直言顶着巨大压力,他是在白天完成日常工作以后,晚上再剪辑,通常一熬就到两三点。“有很多网友跑到下面留言,问我唐尚珺怎么样了,他说只关心唐尚珺。”

但也有鼓励的留言,比如这一条,“感谢何导让我看到了除了唐尚珺以外,复读群体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何汉立依然认为,大家反复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讨论唐尚珺选择的对错上,攻击他的性格、讨论他的缺陷是没有意义的。

7月26日上午,唐尚珺在老家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直播,他没有出镜,只是把镜头对向农田。不到半小时时间,直播关闭。

也是在这一天,何汉立告诉新黄河记者,他采访到一个复读者的故事,经历与唐尚珺很像,他转述给唐尚珺以后,唐尚珺也很有感触,想要予以帮助。

要摆脱“高考狂魔”的标签,何汉立认为唐尚珺应该做点什么。

“既然都已经成为网红了,热度被消耗殆尽之后,要往正能量方向走,这样对他的未来才是好的。”何汉立说。

新黄河记者:薛冬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