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开源节流促油气增储上产-每日看点
2023-04-21 15:20:50来源:经济日报

全球疫情波动叠加地缘冲突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2022年,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能源行业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全力推动增储上产,加快转型步伐,为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重要动能。

专家表示,2023年,油气产业将加快推进电气化进程,通过生产用能“电代油”“电代气”,提高行业自产油气商品率,增加对外供给能力。随着经济加快恢复,天然气消费有望出现恢复性正增长,氢能利用开始受到各方重视,油气勘探开发行业也将向低碳、零碳方向加速转型,数字化在油气产业链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产量重回“安全线”


【资料图】

从全球能源行业看,虽然乌克兰危机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但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刺激了供给端投资热情,全球油气产储量总体呈小幅增长态势。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生产装置。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3.49亿吨,同比增长2.8%;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25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4%。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等因素影响,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幅放缓,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天然气消费降至4.01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8%。国际油价全年呈高位震荡后逐步回落态势,年底基本回吐年内涨幅。

复杂的国际能源局势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挑战。“能源安全的核心是油气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孙龙德表示。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单位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22—2023)》显示,2022年我国油气生产保持稳健。勘探方面,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4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2万亿立方米。生产方面,原油产量2.05亿吨,同比增长2.9%,重回2亿吨“安全线”;天然气产量22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7%,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进口原油50828万吨,同比下降0.9%,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1.2%;进口天然气10925万吨,同比下降9.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降至40.2%。

在产量提升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报告显示,伴随着新的炼化和烯烃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我国石化产业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集群化程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当前,我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至32家,炼化一体化聚集效应越发显现。

专家表示,随着经济加速恢复,我国油气生产也将迎来较好的发展环境,预计2023年我国油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原油产量坚守“2亿吨+”安全线,天然气产量超过2350亿立方米。伴随着市场各类资本准入门槛变低,未来,国内炼油产业将呈现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特征。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月16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获得突破,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国内长输天然气管材钢级高的现状和终端设备使用安全等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宽掺氢比、高均匀度掺氢混气系统,实现了全自动精准控制,掺氢比例达到24%,创造了国内外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的新高。”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薛枫说。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以科技实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多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建设等上下游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奋起直追,在诸多领域跻身世界一流。

管道输送领域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为代表的第三代管道技术体系,整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以中国石油管道局为例,掌握了油气管道建设及运营、大型地下储油库和储气库建设、地上储罐建设、LNG液化及接收站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海洋工程、管道维抢修及内检测、纯氢/掺氢长输管道建设、氢能利用、油气储运装备设计制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能源生产领域探索新增量。深层与超深层油气是未来增储增产的重要领域和主战场,开发海洋油气是我国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重要依托,非常规油气正在成为我国油气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化行业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深层和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突破。2022年,仅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钻探的8000米超深井就有45口。

此外,油气企业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和产业优势,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探索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在沙漠、戈壁、荒漠油区及管道沿线,建立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大基地,构建“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减污降碳持续发力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我国能源行业自身也在绿色发展、减污降碳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一方面,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3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另一方面,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迈出新步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国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8%,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节能降耗减排稳步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孙龙德介绍,据中国工程院预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峰值约60亿吨标煤。预计到2030年,煤、油、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42.8%、18.4%、12%、26.9%;预计到2060年,煤、油、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5%、5.6%、9.4%、80%。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发力。“煤电行业是我国电力领域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合理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的先进煤电,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需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要进一步发挥电力环保产业的作用,推动煤电产业实施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能源替代,助力我国煤电产业建成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落地,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坚持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的协同发展,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围绕重点领域、聚焦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地区,统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记者 齐 慧)

标签:

相关新闻